2009年11月6日 星期五

叫我第一名 小半天創出一片天

小半天創出一片天

壹、 社區沿革:
小半天地區以北勢溪為發源,於南部的內湖村沿途經和雅、竹林、彰雅三村,於鹿谷、竹豐兩村交界處入東埔蚋溪、沿河的東、西兩岸也形成一連串的高位河階。河階上方表土多為灰棕色的沙質壤土,少數區域水源便利之地,開闢為水田;引水困難之區,皆屬山間僻地,農作物栽種不易,莊民開墾山林,栽種農作勉以維生,因此;就有一流行的貼切諺語「吃甘藷頭、配甘藷尾」來形容當時生活困境。


貳、 導入期:
一、隨著時代的變遷,經營農業已不若早期只注重「量」的增加:
自民國六十年起,茶葉產量逐漸增加,至七十年起,茶葉產量、產值高居南投縣之冠。鹿谷鄉的茶葉以「鹿谷凍頂烏龍茶」為號召,造就了鹿谷一時風華,也頓時讓鹿谷鄉所謂『貧瘠』山區,魚躍龍門,徹底的改變了社區生態。
小半天搭上的這班精緻農業列車,社區居民開始學習育種技術,由傳統壓條方法進步為阡插技術,培育凍頂烏龍茶『茶苗』,每株以20元高價賣出(當時一天工資約250元),加上孟宗竹筍價格看俏,社區經營以由「量」產農業進入「質」產農業,創造小半天社區的經濟蓬勃發展。
二、現今農村勞動人口老化,經營面積過小土壤貧瘠,不符經濟效益,優質的農業生產及暢通的行銷路徑,才是今後經營的走向:
『地稀人廣』迫使台灣農地超限利用,生產者為要求質、量的增加,肥料、農藥的過度使用,農村土地及產物老化迅速,近十年來產物量與質均急速下降,幾近不敷成本,迫使社區主要勞動人口紛紛出外謀生,也讓不得不留農的年輕人痛定思痛,重新思考農村未來走向。
三、經營農業必須創意與思維,才能找出另外一片春天:
1、早期陶醉在富麗安康的農村社會裡,70年代孟宗竹、冬筍造就鹿谷鄉的竹林村成為「綜合發展示範村」。
2、賀伯颱風、921大地震與桃芝颱風等摧毀性的天災巨變,重新認識大自然的力量。
3、是危機也是轉機,把村民的信心找回來。


參、 經營(成長)期:
小半天初期社區營造雖屬『自立營造』,呂芳堯博士是社區教育以及社區行銷主要介面引導者,921地震災後輔導鹿谷小半天及鹿谷形象商圈兩年多的時間,讓91年『鹿谷小半天社區』參加重建區產業振興評比,從56個社區中得到第一名的殊榮,使得小半天社區農村產業再創一次經濟巔峰。


肆、 艱困期:
一、 人力資源的管理:
社區居民同苦不同甘:7.3級的921集集大地震是小半天休閒農業真正發展的轉戾點,也是人性原始本性,愛心與貪婪的分類線,小半天地震後以社區讀書會為核心,90年自主成立『小半天跨業交流協會』,會員自籌經費,社區自組義工團隊,投入社區環境營造(竹燈籠大道、導覽解說),無怨無悔。91年輔導成立小半天發展促進會以利爭取公部門經費,經費有著落卻是社區各角落分食分裂的起端。
二、 公共資源的分配:
外來資源的分配:當外來資源逐漸投入的同時,各區塊仰望大餅,紛紛另立門戶;除小半天發展促進會改組外、小半天產業促進會、小半天竹藝協會、和雅、竹林、竹豐等社區發展協會,各憑本事爭取資源。
內部經營利潤的分配:小半天成名後引起『群眾效應』,除呂芳堯博士輔導引進的社區遊客相互參訪外,媒體、社團、遊客紛紛進入親賭社區風采,人潮等於錢潮,大批遊客帶來的社區利潤打破住宿、導覽統一窗口的社區『回饋金』的制定,社區經營回歸開放的競爭市場。


伍、 成熟期:
一、開發在地資源:
小半天的成功除了自立營造的人和特質外,天時(地震、桃芝),地利(鹿谷風景旅遊點、休閒旅遊得推動)外,媒體行銷花輝了最大功能;
『休閒農業』在推展的過程當中,會發覺其實居住在鄉下的老祖宗不知不覺當中已經早就開始施行休閒農業了,只是並沒有人察覺到這個居然也可以當成一種行業來經營,所以我們幾乎忘了它的存在。相信居住在農村的鄉民都曾經有讓都市裡的親朋好友,住到鄉下來渡假的經驗,與家人共同體驗農村生活,呼吸新鮮空氣,這對農民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但對長期居住在煩躁的都市裡的人而言,卻是彌足珍貴,再加上農特產品的品嚐,這就是我們的賣點「休閒農業」。
總括來說「 休閒農業」是一種農業經營的方式,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結合農林漁牧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經過調查、規劃、設計與包裝,成為一個具有農村魅力,農業經營特色之區域,提供國民休閒、生態教育,增進國民對農業經營、農村生活體驗之機會,藉以增加農家收益,提昇全民的生活品質。
二、整合地方資源:
何謂地方資源?只要是可用於休閒農業活動上,具有有加乘或互補作用的資源,無論是有形的產物或無形的能量,這些都是寶貴的地方休閒農業資源。它含蓋的層面相當廣泛,幾乎您想得到、看得到、聽得到、摸得到的都是資源!
*小半天的產業
1、小半天含蓋竹林、竹豐、和雅三個村落,以北勢溪與鄉內其他十個村里隔開,成為一個獨特的林相地帶。
2、孟宗竹是小半天的最大宗農產業,周邊延伸的資源包括:竹林隧道、竹林生態、竹炭窯、竹炭產品、竹筒飯、竹工藝、竹筍、竹筍大餐….。
3、茶葉是區內重要的經濟作物,周邊延伸的資源包括:茶園景觀、茶藝體驗、茶與音樂的饗宴、茶葉大餐、製茶體驗、趣味評茶…。
4、人文、古蹟、生態
林爽文古戰場、德興瀑布、長源圳、竹林隧道、茶花園、賞螢區…。
三、休閒農業之推展:
1、人力資源的培訓及整合:休閒農業辦得成功與否,最重要的應當是「人」的因素,這需要長期有計畫性的經營策略。
2、民宿業者的推動與整合。
3、社區各發展協會的成立與整合。
4、建立地方休閒農業的獨特性。
5、注重生態環保,保護生態環境是休閒農業永續經營的根本。
6、建立休閒旅遊的套裝模式,充分與產業、產期結合。
7、創造地方資源。
8、結合地區人文特色,保存地方人文風格並與地區產業結合,成為休閒農業的“內在美”,如:「茶與音樂的對話」、「竹藝體驗」、「茶藝體驗」等。
9、配合特殊節日選對活動時間引爆點,如中國的各大節慶中秋節、情人節、端午節、年節、元宵節等等。
10、掌握當地季節性的獨特發展,如冬季採筍尋寶、春天賞螢季。
11、創造新鮮亮麗的活動標題,增加新聞性打開知名度,如國際童玩節、泡湯、人體彩茶等。
12、充分運用媒體資源。
13、解說人員是整體活動的靈魂。
14、須有遠景計畫及團隊共同的願景。
15、要問你準備好沒?不是要問你開始沒?


陸、 結語:
休閒農業是引導人們接近大自然,體驗農業生產、農家生活、農村生態三生一體的最佳途徑,又兼具教育、知性、感性等多項的深層意義,對於農村文化的保存、農家環境的改善、農村生活品質的提升有頗大的助益。尤其是當我們把「休閒農業」視為是一個企業經營體系之契機,除了需保持農村原有樸素的外貌之外,還需朝著現代化的科學方式來經營,這當中得加緊腳步來適應,從舊觀念轉換到新理念,從休閒到賺錢,不是不可為而是大有可為,但得決定於經營者的腳步是否跟上?團隊的默契及願景是否已經建立?事在人為,休閒農業造福人們也延續農業的經營生命,保住瑰麗的大自然與人類共享。
農業旅遊路線規劃,是要研究如何把整個社區資源加以整合,靈活運用,使遊客有賓至如歸的感覺,「休閒」還得達到「悠閒」之意境,方能讓遊客沉靜心靈,過著都市體驗不到的鄉村生活,只要整體規劃得好,讓遊客有所感動建立良好的口碑,將可以活化鄉村,熱絡農村的經濟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