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1日 星期六

光與影

◎蛻變
◎甘泉

◎蓮說

◎獨享
◎紅配綠
◎迎曦
◎伸腰
◎呵護













黑與白







設與色


◎慈悲心〈2008年佛誕節國際設計創意大賽/佳作獎〉


◎刮青苔 除黑蚊〈2007年南投縣環保海報競賽電腦繪圖組/佳作獎〉




◎酸 甜 苦 辣

書與畫

◎老農 老樹 老土地 〈2009年台灣藝術家協會會員聯展作品〉

◎都市與叢林 〈2009年日本第五屆真太陽國際書法展國畫組/優秀賞〉

◎台北兩樣情 〈2009年日本東京都美術館書畫/作品〉



◎2008年日本東京都美術館書法/秀作獎
◎ 2008年書法書有雜誌評定/五段

2009年11月17日 星期二

行政院新聞局中部辦公室--『清水溝社區報』

行政院新聞局中部辦公室--『清水溝社區報』發行計畫



壹、計畫緣起:
九二一大地震造成中部地區損失慘重,鄰近集集鎮、國姓鄉的鹿谷鄉亦遭受嚴重波及,災後政府動用了龐大基金及人力積極投入重建工作,對於災區災民亦提供非常多的生活輔導工作,重建三年餘,階段性工作已近完成,但是許多災民及社會人士仍有諸多批判,不是因政府能力不足,也不是主政者不夠投入,更不是災民所求無度,而是彼此間訊息達傳達不足,才延生出不同調的意見,因此;希望能藉由社區刊物的發行,來結合鹿谷鄉民的公民意見,傳遞社區訊息,促進公共事務的討論及關心,搭架政府與重建區居民間扮演著溝通的橋樑。期望藉此培養鄉土情感及公民素質,讓政府、災民同心為重建工作而努力,建立信心一起面對重建未來。

貳、 計畫目標:
希望可以讓鄉親在受創之後能夠獲得支持與鼓勵,同時,在加入WTO面臨農業日漸衰弱的衝擊情勢,也希望透過刊物的溝通和宣傳,讓鄉親們更了解自身和外在世界的競爭壓力現況,轉型經營,以便因應未來的各種情勢,甚是可以藉由公共討論,思考災區及茶產業的未來。更甚者,讓災區和農民的心聲可以有管道不斷的傳遞到災區外,讓最直接和最原始的訊息可以和全台灣的人民分享。

參、計畫內容及執行方法:
1、每期發行份數:五千份。
2、分送對象暨方式:
A. 鹿谷鄉境內國小及國中,依學生人數發放。
B. 鹿谷鄉境內各級單位、團體,依單位大小酌量發放。
C. 全省各地誠品書店:採開架式免費索取。
D. 團體及個人等免費索取
以上所有發放皆採郵寄方式
3、刊物型態:
針對重建區復建和農村地區經營、休閒觀光發展等農民產業問題進行深入報導,同時也注意當地的文化氣息培養,徵求當地文學、地方傳說野史紀錄傳承、特有生態報導挖掘觀光資源等,稿件及圖片、插畫。
4、各版單元及其報導內容:
A、頭版:開放徵選插畫式刊頭、災區或農民生計等相關政令宣導報導、來信回答、徵稿。
B、第二版:災區重建進度報導及相關新聞。
C、第三版:觀光產業發展等相關系列報導。
D、第四版:休閒副刊及文學作品刊登。
5、開創性作法:
A、刊頭:採取每期變動方式,讓社區中不同階成、不同年齡的人,都可以參與刊頭的編寫,增加報紙的活潑性以及居民的參與感。
B、編排:每期均以手工編排方式,讓版面更加活潑而溫馨,讓讀者感覺更加貼近。
C、發行觸角:雖然本報以報導鹿谷當地重建系列為主,但是發行觸角卻延伸到全台灣各地,主要就是希望可以讓台灣的民眾仍然可以藉由災區刊物了解重建問題,不至於遺忘災區現狀,無形中加強了災民和其他民眾之間的溝通與連結,讓災區事務再主流媒體逐漸遺望之後,仍有管道讓一般民眾了解最真實的面貌。
6、計畫舉辦活動:
成立鹿谷鄉茶鄉文化協會:編輯群已核准成立南投縣鹿谷鄉茶鄉文化協會,除了發行清水溝報之外,期能吸納地方人才,以資訊服務及其他更多元的方式,發揚鄉土文化、做一個完整紀錄,服務鄉民。
籌畫辦理鹿谷鄉『茶鄉鹿谷活動文化館』:期望在九二一週年時,舉辦鹿谷鄉災後重建紀錄史、鄉野傳說歷史記載、地方特有休閒文化系列紀錄報導,編輯成冊,採公開徵文、照片收集方式。希望由作品中串連,喚起鹿谷鄉民對地震的省懷及在地文化的關心,對往後對農村休閒文化推展解說助益極大,對居民生活生計實際造成幫助。徵文、攝影作品也同時配合清水溝社區報發刊週年,編輯一本紀念專輯。

肆、計畫執行期程及實施地點:
1、 發行刊期: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創刊,採每月發刊一次,每月十五日出刊。至九十二年六月已經發行至第四十二期。
2、 執行期程:自民國九十二年一月起至十二月止,共十二期每期五千份。
3、 實施地點:鹿谷鄉境內及全省各地誠品書店:採開架式免費索取。

伍、預期效果:
以災民的在地立場編報,無非希望可以讓鄉親在受創之後能夠獲得支持與鼓勵,同時,在加入WTO面臨農業日漸衰弱的衝擊情勢,也希望透過刊物的溝通和宣傳,讓鄉親們更了解自身和外在世界的競爭壓力現況,轉型經營,以便因應未來的各種情勢,甚是可以藉由公共討論,思考災區及茶產業的未來。更甚者,讓災區和農民的心聲可以有管道不斷的傳遞到災區外,讓最直接和最原始的訊息可以和全台灣的人民分享。希望在未來一年的努力下,除了可以讓當地的民眾因為這份報紙所帶來的各種訊息而對生活有所幫助,更希望可以在來年將閱讀群更加拓展。九十、九十一年度印刷經費部分承蒙新聞局及熱心人士捐款補助,支持每期五千份的發行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