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3日 星期三

母題(Motives)

二、母題(Motives)與主題(Themes)

是先要有母題?還是先要主題?到底兩者之關聯性為何?

周發祥其專長在母題學的研究,他定義的「母題」為〝稱其為一個故事或情節中的最小單位〞;由於母題概念本從童話中引介而來,所以如一些微小、細碎、卻扮演關鍵意涵的單位情節,則稱之為母題;而平行比對諸故事中相同母題,則建構起母題研究的範疇。如童話中屢見不顯的隱形魔法帽子、或神話出現的、弒父戀母的伊底帕斯情結(Oedipus complex),皆為學者視為母題而進行研究。至於主題則與題材有所聯繫,如在民俗學、人類學研究中,頗受關注的「國王長角」故事、「感生受孕」故事,或者是「三疊式」的主題,這是較為狹義的主題學研究。

由上探究;母題應該是一種比較像概念式抽象的形式意義,主題則是一種比較具體的方式呈現,相對於母題則是比較像內在的思想意識,主題則是比較像外在的形式表現。

如將母題與子題要套入社區總體營造當中來分析的話,「母題」應屬於社區規劃師前置作業範疇的一部份,著一母題尋跡思考社區規劃方針,達到一定模式時,社規師與社區居民共同規劃的「主題」,「主題」部份就必須是討論過程後決議的「事件」,這事件再透過社區規劃師的規劃經驗做具體設計,到最終完成的作品呈現。

但是;母題與主題還是有不同的見解,尤金.H.福爾克曾說「主題可以指從諸如表現人物心態、感情、姿態的行為和言辭或寓意深刻的背景等作品成分的特別結構申出現的觀點,作品的這種成分,稱之為母題;而以抽象的途徑從母題中產生的觀點,則可稱之為主題。」簡單的說就是母題是一項具體之作品,可衍生出一個話題的主題。

門羅.C.比爾茲利卻認為「主題是指"被一個抽象的名詞或短語命名的東西"諸如"戰爭的無益、歡樂的無常、英雄主義、喪失人性的野蠻",等等。」主題是一個獨立的抽象名詞,倆人對於母題與主題又有不同之意義詮釋。

美術史家帕諾夫斯基( Erwin Panofsky, 1892-1968) 在其著作《視覺藝術的意義》( Meaning in the visual arts) 裡提及〝一件藝術品具有自然主題、約定俗成主題、和本質意義或內涵等三層次。〞他說:「在古希臘時代,西方人以人文的母題,表現人文的主題,但是到了中古世紀,整個歐洲為基督教文化統治,但是古希臘的造型表現手法則繼續保留了下來,是以人文的母題,表現基督教信仰的主題,直到文藝復興,人文的主題與人文的母題才重新合一。」

綜合依上之資料顯示,母題(Motives)與主題(Themes)可能會是隨個時代背景的不同,而是否會有不同的研究結論,則可持續考究。

關鍵字:母題、主題、事件

沒有留言: